ERCP诊疗室
E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又称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一项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的X射线摄片,从而显示胰胆管的先进技术。
在短短几十年内,ERCP医疗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如今,随着内镜设备及相关配件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内镜在临床上治疗各种胆胰管疾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ERCP医疗诊断技术在手术过程当中不需要进行开刀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后发率较低等,相比较于一般的外科手术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关注和欢迎。
20世纪80年代,国内医疗科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取得快速发展和进步,一些有条件的大型医院在对ERCP医疗诊断技术不断改善的同时,还对内镜手术治疗室进行更新与改造,不断完善医院从医疗技术向“人性化服务”的转变,使ERCP诊疗室在对诊断技术实施的同时能够起到很大程度上的辅助性作用,助力ERCP手术的顺利进行,ERCP医疗诊断技术的微创型时代变得更加美好。就目前情况而言,ERCP诊疗室在医院建筑设计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对医院ERCP诊疗室现有的室内空间环境调研分析当中,我国ERCP诊疗室建筑的总体平面布局水平受到了限制,总体呈“L”型,这样的过道相对而言过于狭长,对于在走道一端涉及的医护办公区来说,医生每次就诊的流线较长。对于清洗消毒区域,流线过于狭长,在总体布局上,把ERCP诊疗室的位置设置在医护办公、后勤区域实际上是欠妥的。现有的ERCP诊疗室已经不能很好地足医院的发展,功能面积的浪费也是目前医院在建筑设计时面临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通过功能和流线分析, ERCP诊疗室的各方面建设都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上,缺少了对污物处理及卫生间的考虑,不能很好地解决患者上厕所的问题。
国内综合性医院的 ERCP诊疗室受原有面积的制约已无法满足医患完全分流的状况,没有考虑到病人手术前对检查的准备空间,病患只能在二次诊疗室进行准备,对于保护患者个人隐私的要求没有进行更加合理的空间设计。随着ERCP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内镜诊疗手段的不断变化,ERCP诊疗空间也在发生着不断地改变。目前,医学界对于ERCP诊疗室建筑设计的迫切需求是不断探索、强化和监管ERCP医疗诊断技术实践的质量和安全性。
开间*进深 | 5600mm*6600mm |
净面积 | 37㎡ |
净高 | 2800mm |
设计温度 | 20-24℃ |
设计湿度 | 30-60% |
净化等级 | Ⅲ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