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不是传统建造的智造升级,而是重塑建筑潜力,使能人类能力进一步进化
一、我理解的智能建造:数据驱动,生态开放,虚实相映
智能建造,立足行业生态,数据驱动,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虚实相生,虚实相映,数字孪生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必然,是大势所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何在目前这种存量建筑巨大,新建绿色建筑不足的环境下,找到合适的场景应用,让智能建造科技企业生存下去,可能是目前我们大多数行业企业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智能建造是基于现代科技大数据、数字孪生、物联网、AI、机器人等一系列技术集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建筑建造方式,强调的不只是物理世界,更有数字世界,或者说是二者兼得,是一个以数据为基础,行业互助,厂场协同,虚实相印,重构建筑定义,重塑建筑潜力的新质生产力体系。如果现实中各企业认识不一致,思想不统一,各自发展一套智能建造体系,使数据和共建共享问题不能协同解决,我们所谓的智能建造及标准化、工业化、数字化等等,什么化可能都是白搭,可能大家还有一大长段路要辛苦。
所以,智能建造,得靠顶统筹规划,行业协同一致,一盘棋一张图,理念一致,高度一致,目标一致,格局打开,共同突破技术瓶颈和数据问题,尤其是突破数字孪生模型引擎、核心建模软件等瓶颈技术,全要素系统化推进智能建造,让和大建筑大数据,人机环及基础设施开放共建,生态共享,一针一线地务实赋能建筑及居住,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建设行业也会搭乘中国数字化转型东风,将我们从一个建设大国向一个真正的建造强国迈进,这需要我们这一代建筑人的共同努力。
到具体局部企业来说,我们搞智能建造,不只需要强大的现代化部品构件工厂化数智能力,还需要强大的装配化厂场联动,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和全要素高效整合能力及系统开拓消化能力,更要有革新自我的观念改变能力和数据资产变现能力。
甚至认为,我们企业,大方向性研发可以少一点,具体协同配套研发可以多一点,做做配角也是相当有贡献和价值。毕竟这个市场太大也太难,需要合力而为!
数据是智能建造最有推动力的生产力,数字化是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的存在基础,我们整个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生产关系和数据基础设施,以统一的数据资产体系和建造方法,分工协作,共同发力,解决目前各自为政的智能建造弊端,建立一个智能建造大统一市场,重新定义每一个企业的建造建造,重构我们建筑绿色底座,是我们目前最应该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意识不到这一点,建立不了这个线上线下双支撑体系的基础,也就谈不上我们真正的智能建造和绿色低碳建筑数据化转型。
二、我看到的智能建造现状:体系众多,各自为政,彼此无缘
建筑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生命周期及建设周期都很长,施工现场可控性差,条件差,标准程度低,参与的企业及人员,大大小小,参差不齐,太多太复杂也太无序。
所以,我们建筑行业是大家公认的不规范,数字化能力本来就差的行业!更多人才不再加入建筑行业,甚至已有人才都在流失。
其实建筑行业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分量,大家是都明白。
我们还在坚守的从业人员,都寄希望于智能建造等技术体系来改变行业现状,让建筑能赋予人类更多能力和美好。
但目前的智能建造,大家都知道。雷声大雨点小,久旱逢甘霖的场景并没有到来,甚至大部分企业都是举步维艰,生存好像都是问题。
我们如今市面上众多的智能建造体系,什么系统,什么系统的,好像都是围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折腾,各有各的技术理论和专利壁垒,而不是整个行业全产业链全要素一个系统联动深耕而赋能,达到互助互认,协同作战,彼此成就的开放生态。
我们好像没有一个大家都服气和认同的智能建造体系一统江山!造成目前部品部件不能标准化量产,成本价格居高不下,市场难以接受,以致形成这种恶性循环,让智能建造行业陷入一个死胡同。
甚至八大建筑央企,也都是各自发展,互不认同和采用。我们相关部门组织大家一起开个什么智能建造展会和论坛,建个群,也就是热闹一二天,后面就成了摆设。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我们有些企业就是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包打天下,尤其在我们这个都要成绩战绩的体制下。你有成绩战绩,我没有,这怎么行呢!得搞一个!和你不一样的。
于是,我们一夫当关,万户莫开的领导们,一般都是这个心态。
而且,一做,就是全产业链。围绕自己的那一点个人认知折腾来折腾去,花钱花人力,大方得很,也不心痛!但我们进军装配式建筑及智能建造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快10年,而今并不见对行业有多少赋能和改变,甚至还遭抵制。
其实,这些智能建造企业家眼中所谓的全产业链,只不过是自己认为的所谓产业链,并不是真正的行业产业链,更不要说供应链了,数据共享更是无从谈起。
一个别人已有优势并且做得明明白白的事,他们也要自己从头开始折腾,浪费资源不说,还误导行业方向,耽误了时机。
大家一起坐下来就智能建造和自己的探索,好好沟通,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我们行业大佬彼此认同,一起发展,赋能共同的目标,我不知道就怎么这么难!
甚至有些搔操作,连同行业友商都看不下去了。
对于我们目前的智能建造体系,有多少个,我没去统计。我只知道目前我们国内提出的以自己企业技术体系为中心的智能建造体系,有很多很多家!一个稍微大型一点的企业,一般都有自己一套智能建造体系。好像不这样搞,在智能建造领域里,就没有了自己的位置找不到感觉一样。
单就全国装配式建筑走在全国前列的湖南,以自家专利技术为中心智能建造企业,有不下10家。各自为阵,各成体系,互不认可,甚至互相伤害,看似热闹,实则对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及自身发展,没有多大意义,更别说系统化地合力让技术落地项目应用。
我们的智能建造企业,应该明白,整个行业产业链重塑,供应链融合及数据赋能建造的本质,最终目的是让建筑赋予人类更多能力和美好。所以,应该强强联合,协同创新,互帮互助,彼此成就,把建筑变为智能体,包括已有建筑,这才是我们智能建造人的使命,而不是自立山头,另搞一套,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就开始摇旗呐喊。
在一个数据都没有共建共享的建筑行业,谈数字化转型,搞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智能建造体系,独领风骚,不现实。
三、我对智能建造的目前建议:不只是智能建造,更是赋能建筑,包括存量建筑
鉴于目前智能建造现状,我觉得大家都要想着为智能建造贡献自己的优势,做好如何赋能行业,为行业助力,甚至为他人发力,重塑已是增量有限,存量巨大的建筑市场。
建筑行业监管机构及行业协会等,也需要做好顶层规划,为智能建造配合底座,为智能建造行业的大统一大标准而做出点事情。
同时,智能建造,也不是我们目前大多数人理解的只是新建建筑,还有目前巨大的存量建筑的更新增值改造,赋予存量建筑新的生命力,把建筑变为智能体,重塑建筑潜力,这是智能建造的新使命。
存量建筑市场,有多大,我想大家都清楚。怎么能说智能建造没事做呢!
我们智能建造,是高科技新赛道,是可以完全利用智能建造的优势,将存量建筑全部重新建造在虚拟数字世界里,把存量建筑全部在数字世界里重造一遍,赋予存量建筑更多能力,让存量建筑重获生命力,再一次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创造力!
也就是用智能建造数字技术,把存量建筑在数字世界里再造一遍,让建筑都是绿色智慧,都有了数字资产:互联互通的数字孪生智能体,能让建筑赋予人类更多能力和美好,这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巨大的市场足够我们多少科技型建筑企业欣欣向荣!
比如北京建工集团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用数字化技术把天安门重新在比特虚拟世界里重新造了一遍,让物理建筑有了数字资产,方便物理建筑的管理和运维,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力,我觉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举,让智能建造有了可以普遍落地的应用场景!
智能建造诸如此类应用场景,应该还会很多。比如有一种智能建造智能扫描机器人,我觉得在装修市场就非常有价值。装修,可是存量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啊。等等
另外,智能建造的新建建筑,也应该是智能建造的数字思维和数字模式,甚至是AI建筑平台。
也就是我们行业要做到让一个完全是建筑行业外行的业主,可以通过建筑AI平台就能建一栋自己喜欢、想象中的建筑,甚至配建建筑光伏太一体化,让建筑自己就是绿色可持续发电站,节能省钱低碳等等。
这个,在自建房小业主市场的应用非常大,尤其是农村自建房市场!
我们的行业专业企业只是通过合理的建造技术和专业建议去赋能,去完成,去建设,而不是我们设计院及建筑企业自个给一套业主看不到也不知道未来建筑是个什么样的图纸。
我们的建筑师,有时候自己也不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搬砖搬来的一些图纸堆叠的图纸。这不是建筑,是画图。你说业主们怎么接受。
再个,我们传统建筑建造是有什么图纸配什么设备工人做什么工。如今既然是现代化的智能建造,是不是应该围绕客户需求为中心,需要建什么房子,做什么工,就能在工厂体系化的制造出什么装备和匹配什么工人呢!亦或是AI建筑平台,全产业链全要素体系化综合自动生成,而不是这样来来去去你你我我折腾呢!
这样,我们的智能建造也许就真的可以适应市场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边设计、边仿真、边制造,边建造”以及多专业、多领域,自动化、智能化的协同解决困难,自主响应需求,构建一套高效的开放的生态的智能建造人机协同集成平台,提供交付的不只是现实世界里的实体房子,更有与之联动的虚拟世界的数字房子,也就是数字孪生建筑吧。
多美好啊!这也许,或应该才是我们要的智能建造吧,而又不仅仅是智能建造。智能建造,不应该传统建造的智造升级,而是要重塑建筑潜力,使能人类能力进一步进化。
仅仅是个人见解,期望交流,一同探讨智能建造和未来建筑!
(完)